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作岗位分工原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作岗位分工原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系统原则
岗位设置和划分,不能孤立地、局部地去看,而应该从各职位的相互联系上,从总体上去把握。一般而言,任何系统都具有5个特征:
1)集合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
2)相关性。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为一定的目的而存在。
4)整体性。一个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尽管每个要素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子要素,但是各个子要素间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和其他有关的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2、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最低岗位数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实现其独立承担的任务而必须设置的岗位数。岗位设置超过了这个数量就会造成职位虚设,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岗位设置低于这个数量,则造成职位短缺,人手不足,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低职位数量原则确保组织机构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3、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一个组织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增强整个组织的效应。在进行职位分类时,应以组织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为核心,从上至下层层分解,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分目标、分任务和子目标、子任务,直至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职位上;然后,再对这些职位从下至上进行综合,层层保证,确定各职位上下间的隶属关系和左右间的协调合作关系,以确保组织系统的整体功能。
4、能级原则
“能级”是借用原子物理中的概念,指原子中的电子处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等级。在职位分类中的“能级”概念,是指一个组织系统中各个职位的功能等级。功能大的职位,在组织中所处等级就高,其能级就高;反之,功能小的职位,在组织中的级别就低,其能级亦低。职位分类时,应依据能级原则来分析评估不同职位的各自能级,使其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职位分类通常是指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治理,对同类同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治理,以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劳动报酬公平合理等。第一,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即“因事择人”;
第二,职位分类所依据的根本要素是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
第三,职位分类并不是硬性规定何类职位应办什么事,而是对各个职位所干的事举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由此确定职位在职位分类布局中所处的位置,从而达到分类治理的目的;
第四,职位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着职位工作的变化而变化,但不因工作人员的变动而变动;
第五,职位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人事治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1、明确团队工作目标
作为团队成员,特别是关键成员,一定要基于团队的共同目标来开展工作,所以在对团队关键成员进行工作分工时,要明确团队共同的工作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可衡量、与业务相关,而且可以实现的。
2、梳理团队关键工作
基于团队的工作目标,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讨论,梳理出来团队的关键工作项目,即重要要完成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对于团队整体目标的达成,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运用二八原则,要用80%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的工作。
3、设定成员考核指标
在对团队的关键工作项目梳理后,要将这些关键的工作分配给可以担任此项工作任务的成员身上。这些成员要有相对丰富的经验、比较高的技能水平、有比较强的组织与沟通能力。根据关键工作任务,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为下一步考核这些关键成员打下基础。
4、分工特点
在分配团队关键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团队这些关键成员的个性特点、优势与擅长点等。在个性方面,可以运用一些测评工具,识别出这些关键成员的个性特点,如是否外向、是否善于沟通、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等,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依据不同的特点、优势情况再进行相应的调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作岗位分工原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作岗位分工原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