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各国教育人才和理念不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各国教育人才和理念不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朝花夕拾》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它记述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不仅饱含着对亲友师长的怀念,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儿童教育观念,在反复的阅读中,我越发深信这一点。
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天性,并顺应天性引导孩子学习。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天堂,他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天性。在被送到三味书屋后,他对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那种用酒一浇就消释了的“怪哉”虫十分好奇,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可当他去问先生时,却被知识渊博的先生很不高兴地用一句:“不知道”打发了,先生不仅“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让少年的鲁迅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所有的孩子都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心,这也是孩子求知的原始动力,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保持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不停地去探索更新的世界,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育家和老师的区别在哪?
陶华坤
[英]德·朗特里编的《西方教育词典》对教育家的注解是:“指教育领域中知名的研究者或理论家,和具有比教师威信更高的人。”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有着自我标识的“教育符号”。
1.教育家是教育问题的“真正”思考者
教育家注重的是精神层面,老师注重的是技能层面。教育家的重要技能就是要了解社会的变化将对教育发生什么影响,要做的正是要还原教育的复杂性。教育家要具备哲学思辨能力,坚守真理,恪守教育基本规律。教师往往只把三尺讲台当作大事业来经营,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做好、做大文章,尽显其才智。
教育家是个杰出的知识分子。他必须坚定地反对一切个人或利益集团利用教育来谋一己之私利,有“面对强权说出真理”的胆识和勇气。要有热爱教育、关注人的成长,对人生和社会抱以极大地热忱;对人性有深切的理解,并知道如何去引导成长中的个体求真、向善、臻美。
2.教育家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及育人之道
教育家是传播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二者工作性质迥异但又相辅相成。教育家是老师的老师,是教育行业的专门家。教育家有思想,老师有知识、比较接地气。教育家活在理想中,进行的是人们灵魂的教育,他所做的是激活他人潜藏于灵魂中的能力,把他们变成生命生长和创造的力量。
教育家思考教育体系的弊端,给出改革建议。教育家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及育人之道,重在“道”。老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重在“术”;老师一般是按照别人的理论和方法来教书育人。教育家和普通老师的不同,就是思想在教育家的心目中是互通的,而不是照本宣科。教育行业的至尊者为家,芸芸者为师。
3.教育家有植根于心的宗教情结,以殉道的精神开创教育的新篇章。
“教育家”就像诺贝尔奖一样,是对其终身成就的肯定。“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没有教育家引领的教育,只能是低水平的运转,是不可想象的教育”。教育家是优秀教育文化传统的继承者,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推进者,是当时和后世教育活动的影响者。
“教育家”至少符合以下两个标准的一个:一是代表他所在的时代,具有原创性地回答了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提出了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和理论命题,其理论影响了同时代人对教育的整体认知和理解,丰富着人类的思想宝库。二是其实践探索影响了同时代的人的教育行为方式或丰富、提升了人们对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者的风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各国教育人才和理念不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各国教育人才和理念不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