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曹操创业人才理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曹操创业人才理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百业农为本是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重要理念,主要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在三国时期,这个理念被曹操所提倡和实践,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农业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因此,他鼓励人们耕种,开垦荒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农业发展。百业农为本的理念在三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推广,成为了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主要要从曹操的出身和经历找原因。
1.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虽然家势显赫,可是在当时却很受世家子弟的排挤,都说他是阉宦遗丑,可以说这在曹操心中埋下了很深的阴影,也是他有时觉得自己不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的原因,所以他内心深处是讨厌那些清流名士的,从他后期的一些行为,比如用人的不拘一格,不在只用世家子弟,而是唯才是用,像放荡不羁的郭嘉深受曹操的信用,曹操自己也娶了歌妓出身的卞氏为妻,就是他内心深处有些打破那些清流名士的言论束缚的愿望。
2.清流名士在曹操逐步掌握汉朝实际权力中起到了很大的阻碍的作用。像孔融就多次揭露曹操谋夺权力的企图使得曹操名誉受损,且孔融名望很高,使得曹操一时陷入被动,让曹操很是难堪嫉妒,最终孔融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而后曹操在一步步扩大自己是势力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清流名士的反对,就连自己的心腹谋士荀彧都反对自己称魏公,所以曹操内心深处不信任这些清流名士,进而变得反感。
3.清流名士的一些言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自身狂备不堪。
像祢衡见曹操完全就是在卖弄,最后引起曹操的反感,将他送给刘表,最后被刘表部将黄祖所杀,像杨修之流弄出的鸡肋之说,完全就是买弄聪明,扰乱军心,这也使得曹操反感一些清流名士。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到曹操在用人上为什么讨厌用这些清流名士的原因。
东汉末年,很多清流名士蜕变成刻意以道德来哗众取宠或吸人眼球,以达到博得名声的目的。使得清流变味了。
很多清流名士如同现在的网红,一心想成名却无实际才华
士人本来地位很好,他们对自己也有严格的道德要求,由此才成为全社会尊重的榜样。
但是到了汉末时期,士风日下,有些士人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标新立异,沽名钓誉,以求得名声和高位,实际上却是道德扭曲者,甚至是伪君子。
这样的人以为追求名声,缺乏自实际才能,身处汉末的曹操自然是深知这些清流名士是什么样的货色的。
曹操唯才是举是对清流名士追求“道德”的否定和反动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的求贤令,可以概括为道德无用,唯才是举。
他不看你的道德,这是对汉代以来一贯强调道德的否定,甚至可以成为是反动的。
在德与才之间,曹操选择才,因为大多是名士空谈道德,对乱世平乱毫无实际才能。
曹操本人的出身低微也是一方面
这个毫无疑问,但并非最重要的。
现在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这也是最完美的状态,然而事实是真正达到德才兼备的人很少。
“有德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德”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空谈误国,靠道德君子是无法让一个国家强大的。那种真正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在道德标准上都并非得一百分的。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解史。
首先帮助大家了解一下“唯才是举令”是怎么来的,而且曹操并不是反感清流名士,只是忌惮而已!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三国之一曹魏集团的创始人,在创业的前期,曹操最大的对手就是袁绍,同时也是他最惧怕的对手!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史料记载是汉相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所以说曹操是个标准的官二代。
本来东汉如果可以兴盛下去,曹操的出身和文采一定可以帮助曹家更进一步,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但是偏偏东汉政权衰败,豪雄并起,雄才大略的曹操加入了群雄争鹿的行列,拉开了波澜壮阔的三国序章!
一、唯才是举令是怎么来的?
唯才是举令,顾名思义,只要你有才能,我都可以接纳你,给你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不管你的人品和德行!
曹操在和袁绍争夺地盘的时候,因为袁绍的出身要远远强于曹操,在人才储备上,曹操始终处在劣势,这也是曹操对袁绍羡慕嫉妒恨的原因。
袁绍夺取冀州以后,兵甲百万,谷支十年,四世三公的身份,使得袁绍可以轻松获得人才,几乎有身份有能力的谋士武将都愿意投入袁绍的阵营,获取名声和功勋,这也是对袁绍身份的认可和信任!
反观曹操,将领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谋臣只有寥寥两三个,和袁绍的对比非常明显,即便是最没有眼光的人也能看出来谁更有发展前途。这样的窘境直到郭嘉和荀彧抛弃袁绍,转投曹操以后,局面开始好转。
但是对人才的渴望一直是曹操的目的,虽然得到了小部分颍川士族的认可,但是依然和那些士族出身的诸侯有着巨大差距。
唯才是举令的构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曹操心里扎根的!
二、唯才是举令的作用
唯才是举令的作用是一方面为曹操带来大批量的寒士人才,草根精英,用来抗衡出身士族或身为名士的诸侯的优势;另一方面就是曹操的私心了,他希望借助唯才是举令巩固自己的地位,削弱士族对自己的控制!
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期间,世家门阀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的存在,虽然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在士族扎根的地方,这些门阀才是法律,甚至大于皇帝!
相对的权利,让世家门阀对人才的控制能力相当强大,所有的资源几乎都掌握在士族的手中,出身士族的子弟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各路诸侯优先拉拢的对象,不是他们的谋略有多么优秀,而是士族之间特有的关系网可以帮助诸侯扩展势力。出身寒门的学子如果没有士族的认可和推荐,想要有所成就是非常困难的,按照现在的说法,你缺少的不是能力,是平台!
曹操无疑是非常聪明的,洞察力非常敏锐,他看到了士族力量的强大,也看到了如果不对世家力量进行限制,自己以后也必然会受制于士族。
于是曹操颁布唯才是举令,给了寒门士子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也给士族门阀敲响了警钟,为其带上了枷锁!
这就是唯才是举令真正的作用和曹操的目的!
总结: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大诗人大文豪,他的智慧和文采并列于世,不管“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枭雄理念会遭到多少人的批评和指责,但他卓越的政治眼光和豁达宽广的心胸却是后人需要仰视的所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操创业人才理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操创业人才理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