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招聘平台_人脉人才网
欢迎来到人脉人才网

网站首页 人才理念 曾国藩的人才理念,曾国藩的人才理念是什么

曾国藩的人才理念,曾国藩的人才理念是什么

人脉人才网 2024-08-28 22:40:03 人才理念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曾国藩的人才理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曾国藩的人才理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曾国藩谈三类人才?

1、吃苦耐劳的人。可以承受压力,越挫越勇的人,这类人贫苦出身,为了改变命运和社会地位,什么苦都愿意吃,我们干事业就需要这样的伙伴。

曾国藩的人才理念,曾国藩的人才理念是什么

2、勇于拼搏的人。这样的人勇于冒险,敢于创新,一旦看到机会来临,可以不顾一切地冲上去,绝不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3、简单朴素的人。这样的人,心无杂念,做事专注,不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内斗,没有官气,没有恶习,不会投机取巧,脚踏实地,这样的人靠得住,有这样的伙伴,你的事业才有希望。

曾国藩用人的八句警言?

曾国藩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曾国藩

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

曾国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曾国藩

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

曾国藩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曾国藩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曾国藩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曾国藩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的谋人谋事之道?

曾国藩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谋人谋事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谋人:曾国藩认为,人才是成大事的关键因素。他在识人和用人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擅长揣摩人性、把握人心。他认为,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治人,都需要用心研究,并根据每个人的特性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牢牢控制住这些人,为其成就大事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谋事:曾国藩强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精心策划和策略。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以便在生活的棋盘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然而,尽管人为努力重要,但他也认识到“三分天意,七分人为”的事实,意味着除了人的努力之外,还需要考虑到自然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曾国藩人才流失的三个原因?

1. 成大事,“才华”只是一种补助。

2. 成大事,人为占一半,天意另一半。

3. “疏密”二字,强调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中国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曾国藩为什么对于识人,用人,选拔人才如此的看重?

他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要想成就事业,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首先要选好,教育好,培养好你的帮手和接班人。

从家训角度看,儿子曾纪泽是他家族事业的接班人。

从国家角度看,学生李鸿章是他称心如意的接班人。

一谈曾国藩识人:

曾国藩把这个交友的原则概括为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直言者;体人者;志趣广大者;肯吃亏者;惠在当厄者。”

  • 第一个是胜己者就是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值得自己学习;
  • 第二个是盛德者,品德特别好的,那么自己跟他相交,近朱者赤,对自己有好的影响;
  • 第三是趣味者,趣味相投的人。
  • 第四是交直言者,那些说话比较直的,能给你提尖锐的意见,这样的朋友是非常宝贵;
  • 第五是会体谅人的人,能够在细微的小处给你温暖。
  • 第六是志向远大之人,这样的人能开阔你的胸襟视野;
  • 第七是肯吃亏的人,这样的人能交得长远;
  • 第八是交那些困难的时候不抛弃朋友的人,这样的人才能靠得住。所以有句话说,在欢乐的时候朋友会认识我们,但是在患难的时候我们会认识朋友。

二谈曾国藩用人

他在家书里总结说:“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条: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可以说,正是这四条,成就了人才济济的湘军团队。

  • 其一是“广收”。曾国藩主张要尽可能地网罗人才,选人、用人不求全责备,有一技之长足矣。他曾在家书里批评弟弟曾国荃:“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意思是说,不能眼光太高,总说手下无人可用,人才都是陶冶培养出来的。然后他又现身说法,“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肯轻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湘军大帐里集中了各方面的人才,德才兼备固然最佳,但有所优长也能合理使用。
  • 其二是“慎用”。这是曾国藩人才论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要合理地用其长、避其短,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会用人。如果有材不用,就是人才的浪费;大材小用,也有损于事业;小材大用,还不如不用。曾国藩在“慎用”人才方面是很有心得的,湘军虽然以地域命名,但除了来自湖南的将领,还有四川人鲍超,以及绿营中行伍出身之人,甚至还有旗人塔齐布。对于这些人,曾国藩都能够因材施用,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机会,搭建成长的阶梯。
  • 其三是“勤教”。曾国藩认为,会识人、用人还不算完,作为一个领导者,还得“勤教”,也就是定期进行培训,启发和引导人才,使其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曾国藩很注重做思想政治工作,每次操练后都要亲自训话,一次训话不少于半个时辰,即便在长年征战中,这样的训话都从未间断过。由于训得勤,所以他手下的人才也跟得紧。
  • 其四是“严绳”。所谓“严绳”,就是严格管理与驾驭。曾国藩认为,人才要为我所用,如果不听指挥,宁愿弃而不用。湘军早期有位将领叫王錱,曾国藩认为他虽然有大才,但性格太过偏激,难以掌控,决定不再重用他。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王錱小算盘太多,总想壮大自己的力量单干,不太服曾国藩管束。曾国藩认为像王錱这样的人,在团队中容易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局面难以掌控。所以哪怕这样的人才能再大,出于团队建设的考虑,作为首领的曾国藩也不会加以重用。

三谈曾国藩选拔人才

在曾国藩重用的人才中,固然以家乡湖南为主,这种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使他们在一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感,这是一种心灵上的认同,同时,曾国藩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做法。

曾国藩在总结为政之道时说:“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广收”就是在广泛的范围内招揽人才。招来人才不一定马上重用,要仔细考察,通过培养教育,如果合格才加以重用。“严绳”就是在培养、选拔人才时,有严格的标准。


曾国藩把培养人才的方法分为四种:教诲、甄别、保举、超摧。教诲是培养人才,甄别、保举、超摧是为了推荐人才,四个方面都是培养选拔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领导者,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能够看出一个人优缺点、是否具备培养的潜质,然后再因材施教,助其成长,这就是曾国藩所谓“勤教”。

为了识别和鉴别人才,曾国藩甚至还发明了“相人”之术,从“神骨”、刚柔、容貌、五官、须眉、声音、情态、气色等方面来“相人”。虽然看相之术有许多迷信色彩,但是曾国藩相人之术中某些合理的内容对于识别和选拔人才,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附注:幕府中的人才有以下几类:

  1. 谋略人才:郭嵩焘、左宗棠、李鸿章、陈士杰、李鸿裔、薛福成等。
  2. 作战人才:彭玉麟、杨载福、唐训方、黄润昌等。 军需人才:李瀚章、甘晋、郭嵩焘、李兴锐等。
  3. 文书人才:罗置、程鸿诏、向师棣、黎庶昌等。
  4. 吏治人才:李宗羲、洪汝奎、赵烈文、倪文蔚、方宗诚等。
  5. 文教人才:吴敏树、莫友芝、陆艾、俞越、戴望、吴汝纶、张裕钊、刘寿曾等。
  6. 制造人才:李善兰、徐寿、华衡芳、冯俊光、陈兰彬、容闳等。

仅上面所提及的曾氏幕府的佼佼者来看,就有近50人之多。

因此,当时就有人在评价曾国藩幕府人才之盛时说:“幕府人才,一时称盛,于军旅吏治外,别有二派:曰道学;曰名士。道学派为:何慎修、程鸿诏、涂宗赢、倪文蔚、甘绍盘、方谋诸人。名士派为:莫友芝、张裕钊、李鸿裔诸人……时文正幕中,有三圣七贤之目,皆一时宋学宿儒。文正震其名,悉罗致之。”

综上所举之例充分体现了能不能鉴别、选拔、任用人才,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吏治世风,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国藩的人才理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国藩的人才理念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